1 任何无视录音环境和收音质量的人声直接对比都是耍流氓。
不同的场地 设备 混响 转播源以及播放源都会对声音产生直观修改 同一个人正常状态下的同一首歌 在两种录制和收音环境下会截然不同
因此某些自己打脸做对比视频的 实际上是在秀智商下限
2 关于姚贝娜和黄妈 前者在主流音区质量胜出 后者在超高音质量胜出
#C3到E5的区域 姚因为本钱优势和技术形式有明显优势 F5到G5两人打平 G5往上黄妈优势开始凸显
但在我个人的体系里 超高音的声乐意义和价值是极其有限的 大字6组(男谱小字4组)几乎没有几个音是真正有效用的 这相当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毕竟声乐服务于作品思想的表达 而作品又和听感直接挂钩 超出常人欣赏范围外的音区在这里表现能力衰弱的很厉害 因此很少有歌手把声带往极限来练 因为没用
换句话说 姚贝娜从来不玩极限,唱的歌都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很少为了绝对数值去冲超高音,所以在第三第四换声点几乎没什么造诣 能唱到高质量的G5纯属是因为基本功和本钱太好 用了比较任性的方式来唱
大多数时候 还是出于音乐素养和审美考量来唱歌,高音方面玩的最多的也是D5左右(这附近的高音现场是最多的)
当然黄妈也是极其优秀的歌手 下面会谈到别的。不过对一些只盲目追求超高音 不打磨主流音区的歌手而言,他们的唱功其实并不甚好
3 关于姚贝娜的“无辨识度”
这个问题我曾经单独开贴说过,大意是因为她三频均衡 泛音比例分布比较匀称 因此倾向性不突出,包容性较强 不锐利。
其实她的声音相当于汽车界的奔驰、手机界的苹果,属于业界标杆级别。尤其苹果类比会更为恰当些,因为苹果手机的特点就是“强大而均衡”,没有明显缺点,用户体验舒服,况且苹果在音乐方面是出了名的“白开水”,即调音方面无音染。
姚贝娜的声音就属于音染很低、适性比较强的一种,可以说少一点鲜明的特色,除了带一点暖色调和沙哑童声以外,整体上不处于频段的偏科化显现方式,并不符合当下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审美——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流行音乐是狭隘的、自私的、个体化的,因此潜意识中会反感这种全面性的、集体主义的、包容性的音色。
4 对于声乐而言,喉位、声带、气息三者的运作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方式。
低音是喉位主导型,松弛为上;
中音是气息主导型,连贯为上;
高音是声带主导型,闭合为上。
当然在低音里,气息和声带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是优先性低一些而已。这三者有任何短板,都不能称之为唱将。
还有身体肌肉发力,那些就更深了,这里只谈比较直观的。
5 关于声音的“金属芯”,其实就是咽腔的充分参与和协调所致。
一般单靠面罩发声 很难有金属芯。众所周知的是共鸣主要来源于喉咽腔,所谓的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说法是过时且错误的。胸腔不会共鸣,声音也下不去,一般是因为低音用的喉位偏低,会离胸很近,带动胸腔震动;头腔同理,鼻腔和额窦虽然有共鸣空间,但是主要用于修饰音色,而非产生巨大泛音。
咽腔拉开并且能够和上颚搭建成基音管的时候,喉头下放、舌根抬起 金属感会最明显 因为届时气息以最大密度汇集在一处 并且可以很听话地朝同样的方向调动 在最广阔的管道里产生共鸣泛音
6 姚贝娜最特殊的地方 其实不在于她最超绝的唱功 而是在于源于乐感和语感 对跨界作品的整合能力
《山歌好比春江水》《冈拉梅朵》《青藏高原》《泸沽情思》《又忆江南》《离不开你》这些作品是很好的佐证。老实说她并不是一个把曲风玩的很正宗的歌手,摇滚爵士民歌戏曲,任何一项都不是极致,因为她走的是一个野心更大、跨度更广的路线,喜欢并且钻研的曲风种类并不单一,而她一生寥寥二三十载,就算再天纵英才,也不可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把这些高深的音乐形式都吃透,须知很多歌手穷其一生也很难在某一项上做到极致,就更别提几项并重了。因此以一个固化、严苛的形式标准来衡量她对曲风的演绎,其实得分并不会高。
更何况从她比较自由不羁、热情奔放的性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她并不是一味追求“标准”和“正宗”的歌手,而更倾向于是一个“感悟”和“自主”型的音乐人。她将她喜爱的流行唱腔同这些戏曲、民歌等等结合起来,既保证了流行唱法的时代性,又保留了民歌和戏曲等的味道。再比如说,《又忆江南》中,戏曲唱段其实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既有越剧特征,同时也带有京剧腔调,比较“四不像”,但是在听感上却毫不违和,这种经过她自己杂糅后并且独创出来的演唱方式极其罕见,因为想创出一种并不正宗却还对味、好听的唱腔是很难的事情,正如她能够把没人味的甄嬛传插曲唱出彩一般,她的语感乐感都是顶级的,而要融入对戏曲归韵、民歌位置以及爵士切分等的理解,就只能说是音乐素养的大成积累了。
这种特质主要体现在融合性曲风上,在单纯的流行歌曲里反而特质感不明显。无论是《也许明天》还是《也许在》、《ABM》中,虽然情感充沛、技术强大,但是个人风格特质反而是弱化的,开创性并不及她在唱之前的那些歌曲。实际原因应该是2008-2013年左右,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接了大量的主流通俗影视插曲以及主旋律作品等等,可是又不想真正认命、对音乐彻底死心,因此钻研出了这样一种融合式的一石三鸟的方法,不可谓不传神,既完成了任务,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音乐诉求,同时也无意中打开了音乐之路一扇新的大门。
这种能力其实一直延续到2014年初《天耀中华》,你们都懂的。
7 她的所有作品里 只有《生命的河》一首歌曲算是精制品 估计是站了《1942》的光
别的都不行 制作质量太差
8 其实李佳薇只比邓紫棋大3岁 可以算作新生代 她的档位比一般人更高 所以G5甚至A5都能有高质量(她的A5比姚贝娜还稳定)但是唱E5F5挺要命 基本拉不太长
9 韩国的超强vocal素香(Sohyang)相当于升级版的李佳薇,也是天生高档位,但是过于强调高喉位前端闭合动作,所以混声很尖很亮 和黄妈的不是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李佳薇和素香都没有低音
10 其实那个能量爆棚的菲律宾女孩charice技术是最差的一个 但是天赋好的令人发指,腔体和声带质量、厚度都超出常人几倍 轻轻松松共鸣碾压一群人 但是细致欣赏的话 她的转换非常不流畅 卡顿极多 唱法简单粗暴 并且总挑战超高难度(所以说别老强冲没用的音 先把基本功打好)
因此现在声带退化很多了 才20岁啊
11 其实,“喉下关闭”这个定义是我自己编出来哒
不过实际上,也确实只有姚贝娜敢这么唱、能这么唱,因为对身体的负荷太大了,即便是她自己 也不可能在一场演唱会中从头到尾都用这种方式来唱的
再说了,潘乃宪比我还离谱,这词反正是他先用的
12 姚贝娜最难的歌曲是《生命的河》和《山歌好比春江水》
难点不在音高,在于唱法和质量。前者要求全场弱混+气声,并且全程稳定在高位置上进行无痕转换,后者要求超强的重机能+闭合能力+气息,不解释
这两首歌曲一刚一柔,构成了姚贝娜真实实力可证的最高点
其实也是我有点吹毛求疵了,光《也许明天》,都只有她一个人能这么唱呢。
13 姚贝娜的英文发音很准 腔调也对 唯一有缺憾的是粘连感
任何一个语感好的歌手,都不会有多少语言方面的障碍 只要给时间练习 只要肯下功夫 肯定都能唱的很好 唱歌和说话其实是相通的。
14 关于咬字、长音等对声带能力的要求
一般来说,难度由高到低是:高音长时间连续咬字>单字拖长高音>高音短时间连续咬字>碰一下就走
前两项对声带负荷要求较高 后两项差不少
能否在高音区连续咬字/单字拖长音 也算是区分diva女声的一项重要标志 是对于气息以及闭合能力的重要考验
一般来说,上高音纯假声(头声)是最没难度的,一般人都能做到。主要在于带有一半真音含量的轻混声(弱混)/平衡混声和真声为主、更强调闭合的重混声哪个更难
平衡混声/轻混声要求半收半放,使得声带机能平衡,很难完全闭合,所以声音会带一点漏气的毛边,甲杓肌和环甲肌同时半收张,介于一种“想发力却用不上力”的阶段;而重混声比较简单粗暴,要求声带完全闭合并且真音含量过多导致负荷更大。
总的来说难点不一样,前者在于技巧性的难点,后者在于机能性的难点。前者比较高级,更强调悟性和感知,后者更强调本钱能力和反复训练